Welcome to Our Website

惋惜!昔日繁荣的矿业城镇如今沦为鬼城

有些城,因矿而兴,也因矿而衰,昔日的繁华褪去后,如今沦为荒无人烟的“鬼城”,令人扼腕叹息,今天《矿业汇》带大家了解一下那些让人惋惜的矿业“鬼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惠特农因采矿业而逐渐繁荣。那里的矿山蕴藏了丰富的青石棉资源。青石棉会危害人体健康,政府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发出警告,但是惠特农的采矿活动仍未间断,青石棉粉尘被矿工吸入体内,也粘在他们的衣服上被带回镇子。政府在1978年终于出台政策着手干预,逐步减少城镇人动,并出资购买居民房产,鼓励他们搬出惠特农。到1993年时,邮局、护士站、学校和机场均已全部关闭。这个城镇的名字最终也从地图上消失了。在采矿时期,共有两万居民生活在惠特农,其中约计有两千人死于跟石棉有关的疾病。

从西澳大利亚土地信息部门提供的数据来看,含有青石棉的废矿从采矿场一直向下游延伸,总长度达到数公里。在过去若干年中,废矿一直受到水流侵蚀,青石棉也随之扩散开来。

皮丘小镇位于焦油河地区,是美国铅、锌矿的主要产地。1983年,皮丘被确定为“超级基金污染场址”。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皮丘有三分之一儿童血液铅含量超标,可能引发神经认知问题。(皮丘学校董事会成员表示,不管教师和校董事会如何努力,大量学生仍然在学习方面感到困难。)但这还不是最终促成皮丘居民大规模外迁的原因。

2006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由于采矿作业,皮丘的地面随时都可能发生地陷。也确实有一名司机驾车掉入地陷产生的大坑,最后不幸身亡。这一悲剧事件促使联邦政府出资支援当地居民搬迁。到2011年时,只有6户居民和1家公司仍然固守皮丘。

皮丘镇路边的标牌已经锈迹斑斑,便利店空无一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皮丘都不适合人类居住,小镇正在被逐步拆除。

日本端岛距长崎15千米,1890年,丰富的矿藏被发现后,三菱公司便从当地居民手中买下了端岛。端岛的辉煌也就此拉开序幕,在将近一个世纪内,它都是日本的主要煤矿产区之一。端岛主要是海底煤矿,最深达1千米,海水、煤气、落石充斥,内部温度超过45摄氏度,易发生瓦斯突出事故,坑道内工人主要二战时期日本从朝鲜(韩国)和中国抓来的劳工,端岛一度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一些劳工冒着生命危险试图逃离,但被抓后遭受严刑考问,1939年到1945年之间,500名被强制劳动的韩国人中有122人在端岛挖煤时死于非命。

1974年三菱关闭煤矿,全岛居民搬走。70年代,端岛彻底被遗弃,它又曾被人称为“鬼岛”。

最具视觉冲击力的的环境灾难,无疑是森特勒利亚的地下煤火——它已经熊熊燃烧了50年。没人能够确定是什么点燃了大火,它很快就开始在巨大的煤矿中肆意燃烧。街道因燃烧产生的热气而扭曲变形,大量毒素随熊熊烈焰喷入大气。一名居民掉进了忽然出现在他家后院的天坑,里面的一氧化碳含量足以致人死命。搬迁工作于1984年拉开序幕,大部分居民都接受了政府的条件,在获得经济补偿后迁离此地,森特勒利亚遂成为一座真正的废城。

森特勒利亚开裂的路面上蒸汽腾腾,下面是燃烧的无烟煤。大批参观者慕名前来,还有少数钉子户得到居留许可,但是森特勒利亚似乎不大可能迎来新的居民了。邻城拜尼维尔也受到森特勒利亚大火波及,终成一片废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大火都会不停释放有毒气体;森特勒利亚地下的煤矿,还足够再燃烧250年。

美国堪萨斯州小镇特莱塞曾经是一个矿业重镇,上世纪20年代,特莱塞和附近的皮契曾是美国的第一锌铅提供商。一战和二战期间,皮契和特莱塞为武器制造业提供了原材料,为赢得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数千人涌到皮契和特莱塞,成为矿工。多年的开采给当地造成巨大污染,地面也不断塌陷。特莱塞北部的一个矿井,灌满水和各种垃圾,当地的塔尔河因污染变成橘子汁色,散发出醋一样的气味。离开时,矿业公司关闭了防止废弃井筒灌入地下水的水泵,水将井筒淹没后,地下的所有矿物——铁、铅和锌——进入河流和溪流。

1981年,美国环境保护局将特莱塞列为美国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后来,环保局与堪萨斯州卫生与环境部批准了一项计划,出资350万美元买断特莱塞居民的财产,让他们搬离这个镇子,这个镇子成为一座“鬼城”。

亨伯斯通和圣劳拉位于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中的两座城市因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硝酸盐矿而建立和兴盛。这种矿物被称为“白金”,开始用来,后来用来生产化肥,极大地改变了欧洲和美洲的耕作方式。这种矿物质在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的50多年里,需求量巨大,带动两座城市的兴旺发达。采掘和加工这种矿物质的工厂一度达到200家之多,同时吸引数千人来此镀金。

20世纪30年代,随着人工合成纳在欧洲的研制和推广,智利这两座天然硝酸钠生产大城市遇到威胁,逐渐走向没落。到1959年,这座城市的硝酸钠矿井和加工厂都关门停业,工人们也都离去,谋求新工作。曾经盛极一时的亨伯斯通如今荒无一人,离走的工人抛弃了一些物品,衣服、鞋子、箱子、代币等仍被散落屋内,落满了厚厚的灰尘,圣劳拉城也难逃厄运,于1958年停歇,只剩下锈迹斑斑的机械设备和曾将硝酸钠运往沿海地区的破败铁路和机车。

新爱德里亚之所以会成为废城,并非因为环境问题。在新爱德里亚水银矿业公司于1972年倒闭之后,当地居民也很快离开此地。不过新爱德里亚和其他矿业城镇一样,都面临严重的环境危机:水银径流和短纤石棉不断渗出本地的天然岩层。水银开采的废液使得地表水变成了铁锈色。

2011年,美国环保局把这座标志性的毒物废城列为“超级基金污染场址”。《兰德•麦克纳利道路地图集》也发出警告,称新爱德里亚南部地区为“石棉危险区”。新爱德里亚也成为了无人问津的“鬼城”。

1905年,史威尔被矿工们建在安第斯山的高处。这里曾经是世界最大的地下铜矿储藏场。20世纪60年代,史威尔的居民多达15000人。然而,严酷的生存环境、资源的逐渐枯竭也使得史威尔最终被抛弃。

据智利旅游局官方网站介绍,史威尔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遗址,并被深埋在安第斯山脉的中心。

其实美国内华达州的柏林从来就没有过大繁荣,在短暂的15年银矿开采中鼎盛期人口也只达到过250人。当矿工要求加薪被拒之后,他们前往了自己的下一份工作,将自己的物品、小古玩都留到了今天。栖息在一座山的山脚、满城木梁房屋和生锈设备的柏林是典型的“西大荒”鬼城。

1908年,自从一个铁路工人在挖铁路时发现了钻石,一大批抱有钻石梦的年轻人聚集到的沙漠中。随之而来的,就是这座卡曼斯科的小镇,短短几年内,人们就建立起了医院、舞厅、电站、学校、保龄球馆、剧场、体育馆和一个冰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钻石的价格开始急剧下滑,小镇钻石矿源枯竭,特别是在更南部地区发现了更丰富的钻石矿藏之后,1954年,这个小镇被“抛弃”了,目前,其城市原有的40%已被沙丘覆盖。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